陶氏反滲透膜是一種性能較為優異的反滲透膜,但在使用過程中其表麵也可能會出現一些缺陷,具體如下:

汙染問題
生物汙染:水中的微生物,如細菌、藻類、真菌等,容易在反滲透膜表麵滋生繁殖,形成生物膜。這些生物膜會堵塞膜孔,降低膜的通量,增加運行壓力,還可能導致膜的降解.
有機物汙染:天然有機物,如腐殖酸、富裏酸等,以及工業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,如油類、酚類、表麵活性劑等,會吸附在膜表麵,使膜的親水性降低,通量下降,同時也會增加膜的清洗難度.
無機物汙染:常見的有碳酸鈣、硫酸鈣、氫氧化鎂、二氧化矽等無機物在膜表麵結垢,這會導致膜的有效過濾麵積減少,水流通道變窄,從而使產水量降低,運行壓力升高,嚴重時甚至會使膜元件報廢.
物理損傷
刮擦磨損:進水中的懸浮顆粒物,如泥沙、鐵鏽等,在水流的帶動下,可能會與膜表麵發生摩擦,造成膜表麵的刮擦磨損,使膜的性能下降。此外,進水隔網的擺動也可能會將顆粒物推向膜並刮擦膜表麵,導致膜的機械損傷,進而使進水漏到膜產水側,產水量上升但脫鹽率大幅下降.
壓力衝擊:係統的加壓速度過快,會造成陶氏反滲透膜元件機械損傷,包括玻璃鋼外表麵的破裂,以及高速加壓形成的軸向壓力造成的膜壓縮變形;甚至會因為膜元件內部與膜元件外殼的瞬時壓差,造成玻璃鋼外殼的爆裂.
化學降解
氧化損傷:水中的餘氯、臭氧等強氧化劑,以及一些具有氧化性的化學物質,如過氧化氫等,可能會與膜材料發生氧化反應,導致膜的化學結構發生變化,使膜的性能下降,如通量降低、脫鹽率降低等。
酸堿腐蝕:如果進水的 pH 值不在膜的耐受範圍內,過酸或過堿的條件會使膜材料發生水解或腐蝕,從而破壞膜的結構和性能,縮短膜的使用壽命.
膜性能衰減
壓實變形:在長期的運行過程中,由於受到高壓的作用,反滲透膜可能會發生壓實變形,導致膜的孔隙率減小,通量降低,這種情況在一些高壓運行的係統中較為常見。
脫鹽層受損:脫鹽層是反滲透膜實現鹽分分離的關鍵部位,如果脫鹽層受到損傷,如出現針孔、裂縫等缺陷,會導致鹽分的泄漏,使產水的水質下降.